白內障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,也是全球失明的主要原因。隨著年齡增長,眼睛的水晶體逐漸混濁,導致視力模糊甚至喪失。本文將詳細介紹白內障的成因、症狀、治療選項及術後照護,讓你更了解這項疾病,做好預防與治療準備。



白內障的成因與危險因子



白內障的形成主要是因為眼睛水晶體的蛋白質逐漸變性及聚集,造成混濁和視力下降。年齡增長是最常見的原因,約90%以上的患者為年長者。

除了自然老化外,其他危險因子也會增加白內障風險:

• 長期暴露在強烈紫外線下,造成眼睛氧化傷害。

• 糖尿病患者,血糖控制不佳會加速水晶體病變。

• 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。

• 眼部外傷或炎症。

• 吸菸和不良生活習慣也會提升發病率。



白內障的主要症狀與診斷方法



患者初期可能察覺視力逐漸模糊,看東西像蒙上一層霧,夜間視力特別差,容易眩光或看到光暈。隨著病情加重,顏色辨識力減弱,甚至雙眼視力差異明顯。

眼科醫師會利用裂隙燈檢查水晶體的混濁程度,並進行視力測試、眼壓測量及眼底檢查,全面評估患者的眼睛健康狀況,確診是否患有白內障。



白內障治療方案:從保守到手術



初期白內障患者,可透過調整眼鏡度數、增加光線照明或使用抗氧化保養品來改善視覺品質。然而,這些方法僅能暫時緩解症狀,無法逆轉混濁。

當白內障影響日常生活,例如閱讀、開車或工作時,建議接受手術治療。白內障手術是目前最有效且安全的治療方式,醫師會將混濁的水晶體取出,並植入人工水晶體(IOL)。

手術技術日新月異,現今多採用微創超音波乳化術,切口小、恢復快且併發症少。人工水晶體有多種選擇,可依患者需求矯正近視、遠視或散光。



術後護理與復原建議



白內障手術後,患者需遵從醫囑使用眼藥水,預防感染與發炎。手術當天應避免揉眼,避免水進入眼睛,以防細菌感染。

術後初期可能會有輕微不適或視力波動,但多數患者在幾天內視力迅速恢復。建議避免劇烈運動與重體力勞動,定期回診追蹤恢復情況。

此外,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控制慢性疾病,有助於長期維持良好視力。



如何預防白內障?日常生活小貼士



雖然白內障與年齡密切相關,但透過良好生活習慣,可有效延緩其發生:

• 配戴太陽眼鏡,避免紫外線直接照射眼睛。

• 均衡飲食,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、E及抗氧化物的蔬果。

• 戒煙限酒,減少眼部及全身氧化壓力。

• 定期進行眼科檢查,早期發現異常及時治療。



結語:面對白內障,知識與行動並重



白內障雖然常見,但並非無法克服的眼疾。透過正確的認識、及時的診斷與現代先進的手術治療,絕大多數患者都能重獲清晰視界。良好的術後護理及生活習慣更能確保視力長期穩定。

如果你或家人有視力模糊、光線不適等疑似白內障症狀,建議盡早尋求專業眼科醫師的評估,掌握治療先機,讓生活更明亮健康。